RSS订阅 | 高级搜索 | 收藏本站
默认搜索       热门:   京剧   豫剧   越剧   黄梅戏   二人转
当前位置:中国戏剧网>潮剧> 正文
  • 潮剧历史(民国时期)

  • 作者: 2022-10-04 19:21 字体:[ ]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台湾方面,经历国内军阀混战、日本侵略者的践踏,中国领导的革命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38年。期间,1919年(民国八年)“五四”运动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对于潮剧有所促进,30年代广东相对和平时期也有过短暂的繁荣,而1939年潮汕沦陷后则为潮剧衰落时期。

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粤东为龙济光(袁世凯系)、陆荣廷(桂系)及陈炯明势力的军阀混战,社会无甚变革。受清末戏曲改良风气影响,继《林则徐》等戏又曾演《秋瑾》(《徐锡麟》)、《打孚其》《袁世凯》之类,但小市民趣味的《镜中缘》《青草记》《双驸马》等才子佳人戏则甚为风行。民国十一年(1922年)胡朴安著《中华全国风俗志·潮州人之盂兰会》记述:白字,“乃其地儿童所演,男女趋之若鹜。唱作有次,颇堪悦目。按所有戏本,乃编于广州不第秀才,字句清晰,韵调合度。至其服装,与京班无异;旦角之髻,则如上述之大后尾,或蓬头为多。”王永载《潮州民间戏剧概观》则说:“各班主持人多能投机取巧,随时代演进而改换剧情,布景堂皇,服装华丽,演唱认真,算是潮剧中之最精彩者素有潮剧之称。”“白话剧运动未流入潮州时代,潮州戏剧也与各地戏剧同样保持着它的古典形态,剧本内容多以忠臣孝子烈女节妇……为主题,间也有演些才子佳人一类的戏,驰名的如《陈三五娘》(又名《大难》)、《三笑婚姻》(既取唐伯虎一段韵事编成)等。这个时期的剧本,多是传袭的,很少有创作的勇气。”“舞台装置,除挂着两幅绣着花朵(或山林鸟兽不等)的布幕外,更在这布幕中间挂着—幅竹帘。演员动作与表情是极拘谨的,许多动作都与现实生活背道而驰,往往引起观众的厌恶。面部化妆与服装头饰也很严格,潮剧往往以服装新颖作为吸引观众的广告,其对服装的重视可想而知。”(1940年《广东文物》下册836~840页)

加微信号:xijucn-com (或扫描二维码)为好友,好礼送不停!免费送戏票,纪念品,戏曲MP3播放器,戏曲动漫卡通玩偶,戏曲T恤,戏曲鼠标垫,手机壳等!准时为您推荐戏剧热点信息。


潮剧《牡丹亭》
潮剧《牡丹亭》
潮剧《若蕖》
潮剧《若蕖》
潮剧《汉文皇后》
潮剧《汉文皇后》
美在诗意中流淌 ——莆仙戏《踏伞行》
美在诗意中流淌 —
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接种新冠疫苗
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

所有评论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讨论 戏剧视频 返回列表  
* 注册新用户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