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高级搜索 | 收藏本站
默认搜索       热门关键字:   京剧   豫剧   越剧   黄梅戏   二人转
当前位置:中国戏剧网>川剧> 正文
  • 名人论川剧——川剧传承发展论坛

  • 作者:余如波 2018-11-04 11:20 字体:[ ]

本报讯(记者余如波)3位川剧界名家大腕,外加1位中国音乐界的扛鼎人物,这样的组合能在川剧这个话题上擦出怎样的火花?11月3日上午,作为第四届川剧节重要活动之一,“名人论川剧——川剧传承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赵季平、魏明伦、沈铁梅、陈智林4位艺术家妙语连珠,纵论各人心目中川剧的艺术特色,并为其传承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赵季平与川剧缘分不浅,其夫人张宁佳曾是成都市新都川剧团演员。赵季平认为,川剧高腔、昆曲、胡琴、弹戏、灯戏5种声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中高腔独树一帜,咬字、传情充满韵味。

  “巴蜀鬼才”魏明伦认为戏曲作者如果熟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对中外文学经典有广泛涉猎,同时又有舞台实践经验,掌握戏曲表演艺术规律,写剧本可能会更加得心应手。对于现场青年剧作家提出的“现代戏如何突破传统形式”的疑问,魏明伦表示,现代戏的“戏曲化”是强调运用戏曲的特殊表现手段,而戏曲的“现代化”则是强调时代特征,适应现代观众的欣赏习惯。

  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陈智林,则从艺术探索、人才培养等角度谈体会。为了改变川剧“好看不好听”的窘境,沈铁梅从多年前就开始探索唱腔、音乐方面的改革创新。由于早年学习京剧,沈铁梅在川剧表演实践中借鉴了一些京剧唱法,与川腔结合形成独特的戏曲韵味。“川剧不能朝只重表演和特技的方向发展,曲调才是留给观众永久的符号。”

  陈智林卸任四川省川剧院院长后,担任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院长,着力为川剧培养后备人才。“青年川剧学子、演员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与观众近距离接触,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达到情感的沟通和共鸣,这是传统戏曲和川剧表演的魅力所在。”陈智林说。

名人论川剧——川剧传承发展论坛 

加微信号:xijucn-com (或扫描二维码)为好友,好礼送不停!免费送戏票,纪念品,戏曲MP3播放器,戏曲动漫卡通玩偶,戏曲T恤,戏曲鼠标垫,手机壳等!准时为您推荐戏剧热点信息。


观重庆京剧院演出传统折子戏有感
观重庆京剧院演出传
“嘉阳河”川剧艺术传习普及展示基地授牌
“嘉阳河”川剧艺术
“95后”川剧团团长桂豪杰
“95后”川剧团团长
著名剧作家魏明伦荣获“戏剧中国”终身成就艺术家称号
著名剧作家魏明伦荣
四川省川剧院联合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参与编演的《一抹天香》绽放“四海同春”2022全球华侨华人春节大联欢
四川省川剧院联合四
所有评论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讨论本文 戏剧视频 返回列表  
* 注册新用户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