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锡剧团走出传承新路径
·《汉阴文化新闻宣传系统深入
·湖南省花鼓戏剧院研讨会系列
·七言律诗《赏春》
·地方戏曲的出路在民间
·他用执着写人生 记铁道兵四
·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兴化市淮
·戏曲究竟美在哪里?
·婺剧《基石》
·荆州花鼓戏《贾氏吵嫁》赏析
·婺剧花旦演员苗嫩
- ·戏曲究竟美在哪里?
·陈嘉明与西秦戏的不解之缘
·抗疫情戏曲唱词
·艺术职业教育戏曲教学成果
·长安大戏院11月13日艺术职
·长安大戏院11月2日艺术职
·第二届山西艺术节闭幕 第
·第二届山西艺术节:奉献10
·首届“黄河情”全国小戏小
·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曲艺专
·吉林省小戏组台
·著名戏剧评论家刘厚生先生
·2019年“中华优秀传统艺术
·第三届“广宏杯”婺剧戏迷
·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最终
·徐棻艺术生涯七十周年系列
·2019衡水市首届戏曲艺术节
·扬剧新编历史剧《鉴真》首
·戏迷应该怎样唱好戏曲
·第七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
走向成熟的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在当下的戏曲格局中,它通过湖南戏剧人的努力已经变成一个大剧种。虽然花鼓戏的源头是小戏,但从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展演的精美程度来看,已经超越了很多院团,已经奠定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和湖南花鼓戏的地位。湖南花鼓戏起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民间性,二小戏三小戏居多,天然就有民间生活中洋溢出来的喜剧效果,这种喜剧因素就是湖南花鼓戏一个重要的艺术基因。即使发展成了一个大剧种,这个基因却变得更好、更自然了。由小戏走向大戏,回顾湖南花鼓戏的发展道路便一目了然。
湖南的精神孕育了剧种的独特气质。湖南花鼓戏的发展成型到成熟是湖南地域文化特性所决定的。比如,影响到整个湖南文化走向的湖湘之学,它的起源归于宋代,但湖湘之学真正成熟还是近现代的事。特别是与近现代史联系密切,它重要的特点是入世,重视行动,通变求真,这些特点与湖南地域的民心民性彼此结合,就形成了一种湖南的精神、实干的精神。按照湖南人自己的总结更为准确: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这种精神也在湖南花鼓戏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作为了一面旗帜,首要任务是现代戏创作,首先关切的的当下现实生活。在发展过程中,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以民间性为基础,写的主人公往往是小人物,所以它在1949年以后能够很快的发展和成熟起来。
文学性的介入打开了剧种的发展之门。特别值得关注的就是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创作剧目的方法,其中的结构叙事角度和人物关系设定,包括故事的讲述和人物性格,特别是对于人性的探索赋予了深度,可谓是雅俗共赏。从表面来看观众觉得比相声有意思,但深入看有些思考已经升华到了哲学的层面。同时在喜剧性的营造方面,丑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丑行走到舞台中心是现代戏里特有的现象,这个现代戏不单是指题材的现代戏,包括现代改编整理的古典作品,而这种现象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80年代蔚然成风。
时代性的思考提升了剧种的艺术高度。具体看看湖南省花鼓戏剧院的一些作品,《老表轶事》实际上是将现代滑稽的故事跟传统结合在一起,通过传统与现代、世俗与革新的错位中间形成的喜剧性。《我叫马翠花》它讲述的是农民工,因为马翠花的性格坚韧豁达,有时候又有点窝囊,其中有一个隐喻说到马翠花的来历,最后马旦在回乡过程中问我们家乡什么样子,然后马翠花讲了有仁义坡、仁义树等等,这种回乡的隐喻值得我们思考。其表面是回归传统道德和传统美德,但另一方面也有逃离城市的倾向,虽然这中间塑造的城市人物也不都是坏人,但是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他们在现代生活污染中所形成的一些自私自利的特点,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文明的两难困境。《桃花烟雨》、《蔡坤山耕田》也是如此,它语言的诗化与本色,从湖南方言当中提纯出来道白和曲词等等,都带有对时代性的思考。
湖南花鼓戏起源于民间,吸纳了很多民间文化特点和地域文化特点,正是因为这些特点,通过湖南省花鼓戏剧院近70年的守正创新,使得它在现代戏的探求上打破了诸多概念框架,形成一些新的思路,从而造就了与时俱进、独具风格的“省花路子”。
郑雷(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
![]() |
加微信号:xijucn-com (或扫描二维码)为好友,好礼送不停!免费送戏票,纪念品,戏曲MP3播放器,戏曲动漫卡通玩偶,戏曲T恤,戏曲鼠标垫,手机壳等!准时为您推荐戏剧热点信息。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