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高级搜索 | 收藏本站
默认搜索       热门关键字:   京剧   豫剧   越剧   黄梅戏   二人转
当前位置:中国戏剧网>晋剧> 正文
  • 晋剧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 作者: 2023-03-22 16:15 字体:[ ]
晋剧即山西梆子、中路梆子,也叫中路戏。因兴起于晋中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而得名。流传外地后,被称为山西梆子,后改称晋剧。中路梆子源于蒲州梆子,清道光、咸丰年间已盛行,流行于山西中部、内蒙、河北、陕西部分地区。发展过程中吸收晋中地区民歌、秧歌等民间艺术韵调,风格特具。 晋剧的音乐风格高亢激越,又不失清新委婉。其唱腔包括乱弹、腔儿和曲子(即昆曲、越调等)。乱弹分为平板、夹板、二性、流水、介板、倒板、滚白7种,每种板路又有如流水板(大流水、小流水、紧流水、慢流水、二流水)、腔儿(三花腔、五花腔、倒板腔、四不象、苦相思、“二音子”或鸣腔)等变化,演唱时,除“二音子”外,一般都用真嗓,吐字清楚,行腔圆润。 晋剧传统的乐队由9人组成,旧称“九手面”,文场有呼胡、二弦、三弦、四弦,称“十一根弦”;武场有鼓板、铙钹、小锣、马锣、梆子。 同治以来,晋中票号兴旺,商业繁荣,中路梆子也迅速发展起来,相继出现了上下聚梨园、小梨园、锦梨园、二锦梨园、万福园、小万福园、自诚园、小自诚园等著名戏班及孟珍卿(三儿生)、张锦荣(十三红)、乔国瑞(狮子黑)、王云山(毛毛旦)、王田桂(田桂子、正旦)、高文翰(说书红)等著名演员。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绥边区曾组成七月剧社、吕梁剧社、绥蒙剧社(后改名人民剧社)等红色团体,20世纪中叶是晋剧兴盛时期,相继出现了丁果仙、程玉英、冀美莲、牛桂英、郭寿山、郭凤英、花艳君等名演员。 晋剧的行当有“三大门”(须生、正旦、大花脸)与“三小门”(小生、小旦、小花脸)之分,各行均有专工戏,其中须生的唱功戏《渭水河》、《大报仇》、《困铜台》、《斩子》、《芦花》;功架戏《出棠邑》、《临潼山》、《三劈关》;正旦唱功戏《白蛇传》、《假金牌》、《乾坤带》、《骂殿》、《教子》;大花脸唱功戏《明公断》、《九江口》、《沙陀国》;功架戏《海神庙》、《打渔杀家》、《玉虎坠》、《取洛阳》;武功戏《战宛城》、《白水滩》;小生唱功戏《告御状》、《双罗衫》、《火焰驹》、《忠义侠》;功架戏《长坂坡》、《伐子都》;小旦做功戏《梵王宫》、《百花亭》;功架戏《凤台关》、《游西湖》、《破洪州》、《双锁山》等等都是久负盛名的经典。
加微信号:xijucn-com (或扫描二维码)为好友,好礼送不停!免费送戏票,纪念品,戏曲MP3播放器,戏曲动漫卡通玩偶,戏曲T恤,戏曲鼠标垫,手机壳等!准时为您推荐戏剧热点信息。


晋剧“刀马旦”白左琴
晋剧“刀马旦”白左
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武凌云:把戏曲责无旁贷地传承下去
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
阳原晋剧
阳原晋剧
平定县开展“种戏下乡”效果好
平定县开展“种戏下
山西省晋剧院举办“群芳竞秀、戏苑迎春”戏曲展演
山西省晋剧院举办“

所有评论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论坛讨论 晋剧视频 返回列表  
* 注册新用户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晋剧打金枝
晋剧王爱爱专辑
晋剧谢涛
山西晋剧全本
晋剧名家名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