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第十届青年戏剧演员大
·贵州京剧院新编《阳明悟道》
·评剧有哪些显著特征 评剧解
·评剧的历史发展概述
·评剧的音韵和戏曲表达形式介
·评剧的中期唱法是什么样的
·评剧对剧种音韵的介绍 评剧
·评剧历史简介 评剧的发展史
·评剧剧种介绍 评剧的发展由
·评剧历史阶段:拆出阶段
·评剧的发展来源 评剧的由来
·评剧的剧种音韵 评剧剧种音
·河北梆子剧团渤海新区金沙滩
·评剧角色主要的化妆
·评剧莲花落的历史由来
- ·河南省第十届青年戏剧演员
·评剧电影《包公三勘蝴蝶梦
·“春夏秋冬话传承 梅花傲
·“北京市青年戏曲人才培养
·评剧电影《安娥》新闻发布
·中国评剧院名家名段演唱会
·石家庄评剧院一团“永远跟
·中国评剧院2021年6月演出
·精彩好戏齐上线 名家荟萃
·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 陪
·中国评剧院2020年11月演出
·姜恩: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纪念花淑兰诞辰九十周年花
·“迎新春”评剧名家名段演
·京津冀梅花奖得主评剧折子
·评剧《宝莲灯》北京叫座全
·评剧《老烧锅》用非遗“酿
·七十华诞传唱经典 百年流
·庆祝祖国七十华诞——高玉
·阜蒙县曲艺家协会举办崔舒
近日,有小伙伴咨询小编:刚入行戏曲,需要怎么做呢?针对这个话题,戏剧网小编整理了一下,详细解答一下各位刚入行戏曲的小伙伴哟!
“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 ; 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千百年来,古老而鲜活的戏曲艺术在方寸舞台上出将入相,搬演百态人生,以生生不息的魅力,吸引着一辈又一辈的观众。
红氍毹上,一记水袖,一阙声腔,一声锣鼓,一句皮黄,往往令人心魂荡漾,可以说,戏曲艺术里凝结着最为原汁原味的“中国味道”。为了更好地品尝这份精神大餐,《北京纪事》访问了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冉常建教授,请他为年轻人讲解戏曲的魅力和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
实际上,在艺术欣赏愈加多元化的今天,戏曲的传播和普及也面临着新的情况,而这一点,在冉教授的访谈中亦有体现。冉教授所在的中国戏曲学院,成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建立后由国家举办的第一所戏曲教育机构,也是中国现今最重要的艺术教育阵地之一,在访谈结尾,冉教授也和大家分享了这所国家级戏曲教育机构的教学情况。相信若干年后看去,这将是一篇属于这个时代的记录,一份饱含着真诚见解与思索的回答。
中国戏曲是以表意形式反映审美生活的戏剧艺术。张厚载先生认为,用“假象会意”的方法表示事物,既非常便利,也最经济。正是在表意主义戏剧观下,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展示了人、佛、道、侠、鬼等来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故事情节,梦境成为了一种表意的情境。
戏曲艺术的精髓和神韵就在于以歌舞表演故事的本体表意性,其中最重要的特点和价值就是变形与传神。“立象尽意”既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美学特征,也是表意主义戏剧的本质特征。戏曲艺术在表意美学的指导下所创造的舞台意境,以情景交融的形象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的美感特征和呈现生命律动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戏曲艺术通过演员优美动人、虚拟空灵、流动精妙的歌舞表演抒发情感、描绘环境、塑造人物。
戏曲演员是带着自己的生活认知、艺术素养和程式技巧参与到演出创作中的。导演在与“角儿”的合作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导演必须尊重角儿,善于发挥和吸收角儿的创作智慧,把角儿当作亲密的合作者。第二、导演要了解角儿的个性和创作特色,善于发挥他们的长处,弥补短处。第三、导演在与角儿合作时,要准确有效地判断他们表演中的优点,帮助他们改正表演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排演京剧《谢瑶环》时,杜近芳扮演谢瑶环,她非常具有创造力,不仅对剧中的唱腔有构思,还对某些舞台调度有设想,她创造了很多优美唱腔和表演动作。在最初构思那个高拨子“忽听得大堂一声喊”时,杜近芳原想要走技巧上场,来表示人物的大义凛然。但导演郑亦秋说,“你不用。你一走技巧,显得你心里沉不住气。你就大大方方地上,因为正义在你这方面嘛。”( 杜近芳口述,张正贵、陆蕾采写:《杜近芳口述实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150页。)听完导演的话后,杜近芳感到导演是对的,自己想错了,于是改变了最初的艺术设想。
小编认为,一个出众的戏曲导演应该具备多方面的能力,这里主要介绍五种能力:1.要有广泛的生活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积累。2.要有哲学、美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综合修养。3.要有敏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丰富的艺术想象力。4.要掌握导演艺术本身的各种技巧,如舞台调度、戏剧节奏、演出样式、艺术风格等。5.要了解戏曲剧本、戏曲音乐、戏曲表演、戏曲舞美、戏曲剧种等方面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规律。
中国戏曲剧本大多是古代题材,它们往往取材于历史演义、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传奇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设置常常超越现实生活,虚拟的表现手法和程式语汇能够充分展示戏曲的精彩绝技,而写实性的现实题材就很难为戏曲艺术提供这种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力。
现在有些戏曲现代戏以宣传政策、图解时事为主要目的,往往艺术性不高,流于概念化、公式化,创作思维和手法比较僵化陈旧,人物形象没有吸引力,甚至是“话剧+ 唱”,影响了现代戏的整体质量。如果丢弃了表意主义戏剧的美学原则,一味地向“写实”靠拢,就会使现实题材的戏曲作品走入与戏曲美学相反的误区,这正是某些现实题材的戏曲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共性化弊端。
因此,在我导演戏曲剧目时,坚持用抒情表意的艺术手法优美地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用戏曲的唱念做打等手段揭示剧作的生命内涵和人生况味,力求通过意象营造优美动人的意境。我认为,创新不能失去戏曲的本体优势和剧种特性,戏曲现代戏应该创造出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的新表意形式。
随着时代的变化,戏曲的传播渠道也不断拓展变化。从舞台剧在剧场中传播,到戏曲电影在银幕上传播,再到戏曲电视在荧屏上传播,直到各种戏曲视听资料在手机、电脑等网络平台上传播。信息技术和网络可以提高传播效果,为传统戏曲融入新时代提供更大的便利。
在拉近戏曲与年轻观众距离方面,我认为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从年轻人的视野、角度来选择新的题材,进行戏曲创作,不论古装戏,还是现代戏,都要充满现代意识,洋溢现代色彩。
第二、要精选符合年轻人生活、心理和诉求的传统剧目、古装戏进行创造性转化,使其具有现代意识、现代气息。
第三、要多渠道、多途径地传播符合年轻观众的戏曲作品,让他们亲身感受、领略戏曲的表演形式及独有的魅力。现在,许多戏曲院团和戏曲人都在网络上开通账号,以短视频的形式普及推广戏曲,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与热爱戏曲艺术。
“口传心授”是中国古典艺术长期使用的教学方法,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惯常节奏,但停课不停学,戏曲传承不止步!为了顺利开启网络教学,戏曲表演专业的老师们按照原定的教学剧目准备了教材,除了往常的剧本、音频,这次更增加了视频,解决了网络教学中不便明了舞台调度的问题。不论是共同观摩的一起上课,还是一对一的依次教授,不同的是上课形式,相同的是老师精心的示范。如何科学地调整气息,唱腔的归音吐字,让学生看到形体的同时 , 还要将演唱的口型进行演示。当然,某些实操性、群体性较强的课程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一些不利的影响。
![]() |
加微信号:xijucn-com (或扫描二维码)为好友,好礼送不停!免费送戏票,纪念品,戏曲MP3播放器,戏曲动漫卡通玩偶,戏曲T恤,戏曲鼠标垫,手机壳等!准时为您推荐戏剧热点信息。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