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高级搜索 | 收藏本站
默认搜索       热门:   京剧   豫剧   越剧   黄梅戏   二人转
当前位置:中国戏剧网>越剧> 正文
  • 越剧演员王杏花

  • 作者: 2023-03-01 16:56 字体:[ ]
王杏花(1917—1999),女,演员。1917年2月出生于浙江新昌城西蟠龙村,父母务农。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31年,入刘香桂、刘香贤兄弟俩办的越新舞台科班学艺,工青衣、闺门旦。进科即学演了《双珠凤》、《庵堂认母》、《琵琶记》等戏。1931年底到上海,演出剧目有《双龙会》、《绣鸳鸯》、《琵琶记》、《倭袍》等。在沪期间,向一京班师傅学了京剧中的花枪、大刀对枪等把子功夫。一年后独去杭州,陆续在好几个班子里客串。1933年春,先和著名男班旦角演员琴素娥合演《白蛇传》,后与马樟花合演《红鬃烈马》。因多次借助京剧演技和化装,艺术长进较快而一举扬名。同年夏二赴上海,应永乐茶楼老板倪杏生邀请挂牌主演《盘夫》、《龙凤锁》、《碧玉簪》等剧。10月16日,又应叙乐茶楼老板之邀,与屠杏花、小白玉梅、徐玉兰等合演《拣茶叶》、《送凤冠》、《梁祝》、《大堂会》、《武家坡》等剧目。以后重返杭州演出。1936年秋搭“四季春”班进上海老闸大戏院演出。同年,还和袁雪芬、钱妙花等在高亭唱片公司灌了唱片,唱段为“志贞哭图”,这是女子绍兴文戏所灌的第一张唱片。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辗转沪、杭各地,先后与屠杏花、竺素娥、王文娟等同台演出过《秦雪梅训子》、《叶香盗印》、《玉堂春》、《孟丽君》、《沉香扇》、《二度梅》等传统剧目,还演出了特地请人编写的《马革裹尸》、《窦娥冤》、《双玉蝉》等新戏。在艺术上不断求新图变,曾在服装、化装、表演、剧本诸方面作过不少变革尝试。尤其是对剧本要求甚严,力求唱词韵脚整齐、文辞雅洁、雅俗共赏,并尽力剔除糟粕,取其精华,有“先进名旦”之誉。其拿手戏《秦雪梅训子》,由北海唱片公司灌成唱片4面。30年代走红上海,与施银花、赵瑞花一起并誉为绍兴女子文戏“三花”。1953年参加振奋越剧团,担任主要演员兼业务团长,在大众剧场首演了《沉香扇》。1960年,担任上海越剧院学馆表演老师。她的代表作《叶香盗印》,常选作花旦的启蒙戏教学。1959年中国唱片社灌制了她和竺素娥演唱的《叶香盗印》唱片1张。1971年退休。1999年10月病故。
加微信号:xijucn-com (或扫描二维码)为好友,好礼送不停!免费送戏票,纪念品,戏曲MP3播放器,戏曲动漫卡通玩偶,戏曲T恤,戏曲鼠标垫,手机壳等!准时为您推荐戏剧热点信息。


越剧剧目《谢阁老》
越剧剧目《谢阁老》
越剧剧目《观音得道》
越剧剧目《观音得道
越剧剧目《七娘救夫》
越剧剧目《七娘救夫
越剧化妆步骤与技巧
越剧化妆步骤与技巧
越剧的流派形成
越剧的流派形成

所有评论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讨论 越剧mp3下载 返回列表  
* 注册新用户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越剧名段
越剧全剧
越剧电视剧大全
越剧红楼梦五女拜寿
百年越剧集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