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高级搜索 | 收藏本站
默认搜索
当前位置:中国戏剧网>评弹> 正文
  • 浅谈中国戏曲欣赏心理

  • 作者: 2022-09-30 22:48 字体:[ ]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而辉煌的足迹。时至今日,中国戏曲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经过现代科学的梳理,戏剧艺术剔除了封建的糟粕,其艺术表现力和深厚的人文内涵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听戏过程中的心理艺术也很有启发性和重视价值。在欣赏中国戏曲的同时,要了解戏曲艺术实现过程中的心理艺术。由于水平有限,这里只讨论以下几点:心理暗示中的艺术表现,心理能量的释放(情绪发泄),认知所获得的心理满足。 一、心理暗示中的艺术表现。 我们在欣赏艺术时,大脑会综合各种触觉、听觉、嗅觉等外在事物(这里指的是欣赏对象),形成心理层面的外在事物“形象”。这就是艺术在我们心中的表现。但是,这种再现并不是简单的录音机记录、摄像机记录,而是将我们过去的记忆影像与当时的心理环境结合起来,经过适当的选择和转化而形成的心理影像。因此,我们所欣赏的艺术已经被我们悄悄地加工了。我们所感知的不再是那样。然而,这种现象经常被艺术家用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在欣赏中国戏曲的过程中,也有一个艺术再现的过程,其中通过心理暗示进行艺术再现的例子有很多。 (1)风格化表演中的心理暗示。中国戏曲有许多程式化的表演。举个例子,一个演员坐着轿子去演戏,其实并没有真正的轿子。演员在舞台上转身几次,以表明他已经驰骋了数百英里。但观众在观看这些表演时并没有感到不自在,因为观众和演员已经形成了默契。演员和观众都知道这种程式化的表演代表着什么,也就是说,他们的记忆中已经有了轿子的形象。这时,演员的表演不一定是要使轿子表演逼真、生动,而只是要让观众明白他在做什么。所以,虽然没有轿子,演员还是摆出了做轿子的姿势:虽然没有快马,演员还是假装骑了几圈。这些表演不是为了让观众直接欣赏;它们的唯一目的是暗示正在发生的事情和正在发生的事情。观众只要理解,在欣赏的过程中,观众就会自动把舞台缺失的部分放在艺术再现中。因此,通过演员的心理暗示,观众会在艺术再现的过程中理解并添加“轿子”。因此,在艺术再现之后,观众不会有任何遗憾,而是依然感受到完美的艺术体验。没有轿子不再是观众欣赏戏曲的障碍。显然,如果一个演员必须在舞台上放什么东西,舞台将不是一个舞台,而是一个杂货店。正是因为这种程式化的表演,观众才能完全感受到艺术。这样,在舞台上表演的难度就降低了。同时,虚拟模糊的表演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更深入地进入艺术世界。因此,心理暗示不仅降低了表演的难度,而且大大增加了戏剧的艺术趣味。 (2)声音和情感表现中的心理暗示。中国戏曲的表演舞台也很独特。它并不像西方戏剧表演的舞台场景必须是逼真的形象。中国戏曲的舞台除了一些道具外是空的,背景只是一个单调的幕布,从来没有过多的装饰渲染场景。但场面单调并没有成为中国戏曲的缺点。相反,中国戏曲演员通过唱、读、演、打,让观众真正体会到“舞台风光”的独特之美,深深吸引了一批戏曲迷。当观众在《牡丹亭-花园景梦》的演唱部分,感受到的是美丽的春天,鸟语花香,一组美丽的风景在演员们在花丛中轻唱轻舞的场景中,艺术在这里依然完美地体现出来。
加微信号:xijucn-com (或扫描二维码)为好友,好礼送不停!免费送戏票,纪念品,戏曲MP3播放器,戏曲动漫卡通玩偶,戏曲T恤,戏曲鼠标垫,手机壳等!准时为您推荐戏剧热点信息。


江苏最美人物:张建珍
江苏最美人物:张建
弹词开篇《紫鹃夜叹》
弹词开篇《紫鹃夜叹
苏州音乐老师演绎评弹版“三件套六还要”
苏州音乐老师演绎评
心有春光 向春而行—— 上海评弹团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心有春光 向春而行
上海评弹团评弹演出形式多元化
上海评弹团评弹演出

所有评论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讨论本文 戏曲电影 返回列表  
* 注册新用户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