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出预告】评弹红色经典曲
·评弹名家袁小良苏州评弹艺术
·苏州吴中区评弹团“唱爆”清
·评弹“红色经典”作品专场开
·书场上的“龙虎兄弟”--杨双
·弦琶琮琤声里 弹唱幸福晚年
·《姑苏韵·夏》成功演出
·娄葑退休人员“民生书场”梅
·长篇评话《乾隆下江南》开讲
·“蓓蕾新声——苏州评弹学校
·“包公”传人、上海单口著名
·姑苏韵•夏 之苏州评弹
·南京博物院非遗剧场6月19日
·张家港市评弹艺术传承中心季
·芳草书苑邀你感受评弹的魅力
- ·书场上的“龙虎兄弟”--杨
·《姑苏韵·春夏秋冬》苏州
·超豪华阵容演绎《弦索春秋
·北桥小朋友把评弹唱进了北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
·知音觅知音—记荷兰籍音学
·“苏明杯”青年艺术人才选
·庆祝张家港市评弹艺术传承
·第六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
·中国评弹新星汇唱在常熟隆
·7月上半月宋园茶艺馆评弹
·苏州评弹夏夕燕大连专场即
·优秀青年演员苏州弹词流派
·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3周年
·长篇弹词《白罗山》
·浅谈发展苏州评弹
·第十届迎春评弹演唱会
·魏含玉收黄梦怡、谢岚为徒
·弹词名家张碧华先生喜纳新
·《苏州电视书场》9月2日起
6月25日,苏州市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园林保护监管中心、亚太地区世界遗产研究与培训中心(苏州)主任吴琛瑜女士,应邀参加上海师大中国评弹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评弹与江南社会”系列讲座第39讲,为师生们作了题为《空间转向与苏州评弹研究》的报告,研究中心全体师生聆听了报告,讲座由唐力行教授主持。
吴琛瑜女士生于苏州,长于苏州。在她儿时的记忆深处,是中午放学后收音机里传来的用吴语说唱的苏州评弹。吴女士在上海师范大学读博期间,在导师唐力行的指点下,选择以苏州评弹书场为切入口,考察书场小社会与苏州大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代表作有《书台上下:晚清以来评弹书场与苏州社会》。
报告的第一部分,吴琛瑜女士对于“空间”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吴女士先后介绍了福柯、布尔迪厄、哈贝马斯等西方学者关于“空间”的研究并重点介绍了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列斐伏尔的“空间”研究,认为空间不仅是物质的存在,也是形式的存在,认为空间是社会的产物。他的“空间的生产”理论认为,所有的社会活动都发生在空间里,但也同时在创造着空间。空间里弥漫着社会关系,空间不仅被社会关系支持,也生产社会关系和被社会关系所生产。吴女士同时指出,对于西方新社会文化史理论的运用,要结合具体的个案进行分析,不可以盲目的套用。
报告的第二部分,吴琛瑜女士结合她的著作《书台上下:晚清以来评弹书场与苏州社会》谈了她是如何运用空间理论来进行具体的书场研究。在她的著作中认为苏州的书场,是苏州评弹的主要演出场所,它不仅是砖木结构的建筑空间,也是融入苏州文化、评弹文化精髓的社会文化空间。书场里,听众借助听书,获得有关外部世界的信息与人生的基本经验;艺人借助演出与听众的反馈,来增加自己的演出经验,并提高技艺水平;书场场方则依赖评弹市场谋求生计。而且,不同的人群在书场中,还可以拥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官的体验。这些感官体验,不仅可以成为一种文化想象,更在实践中影响着苏州人的现实生活。书场内的各种要素构成了书场“小社会”,它与书场外的苏州“大社会”也保持着互动联系,是苏州“大社会”变迁的浓缩和提炼。
报告的最后,吴女士结合她当下所从事的工作探讨了新文化史的相关理论在苏州园林中的跨界运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多具有线性之美,这在苏州古典园林的布局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古人造园林讲求“移步换景”,在进入园林后所走的每一步都可以给人带来感官体验的不同,方寸天地之间体现了节奏韵律的变化以及造园人的审美情趣。从美学的角度来说,苏州园林与苏州评弹在韵律与文化底蕴上有着共通之处。
报告结束后,唐力行教授进行了学术总结。他认为书场“小社会”与苏州“大社会”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书场反映着苏州社会的变迁,而社会的变迁也不断制约规范着书场文化内涵的变化,书场空间是苏州“大社会”的浓缩与提炼。唐教授在谈到治学的方法时指出,在学术研究中如果不重视理论,那么研究出来的终归只是表象,需要将理论与具体实践充分结合,借鉴跨界的学科方法,明确研究的终极关怀。(供稿: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评弹文化研究中心)
![]() |
加微信号:xijucn-com (或扫描二维码)为好友,好礼送不停!免费送戏票,纪念品,戏曲MP3播放器,戏曲动漫卡通玩偶,戏曲T恤,戏曲鼠标垫,手机壳等!准时为您推荐戏剧热点信息。 |
最新评论: